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九十六
           明 贺复徵 撰
疏十
  请立学校疏 (东晋戴邈/
)
臣闻天道之所大莫大于阴阳帝王之至务莫重于礼
乐是以古之建国有明堂辟雍之制乡有庠序黉校之
仪皆所以 (第 1a 页)
万一刍荛之言圣王不弃戍卒之谋先后采之乞留神
鉴思其所陈(疏奏帝/深纳之)
  上学校未立疏
    戴邈(晋书本传邈字望之邈父渊字若思少/好学尤精汉史才不逮若思儒博过之)
臣闻天道之所大莫大于阴阳帝王之至务莫重于礼 (第 21b 页)
不弃戍卒之谋先后采之乞留神
鉴思其所陈(疏奏帝/深纳之)
  上学校未立疏
   戴邈(晋书本传邈字 望之邈
父渊字若思少/好学尤精汉史才不逮若思儒博过之)
臣闻天道之所大莫大于阴阳帝王之至务莫重于礼 (第 21b 页)
友云至是世卿命其徒萧生自楚
之燕自燕之吴求予文碣诸墓既又遣其二子教整自
楚来速于戏君之自立高矣奇矣予 望之邈
然莫能窥
其所至又安以予文为虽然后千百年复有李茂卿者
出焉将必能知之故表 (第 7a 页)
白碗。(《御览》七百六十引《诸葛恢集》)

  天恩罔极,特赐纤絺细竹。(《御览》八百十九》) 戴邈

邈字 望之,
广陵人,骠骑将军渊弟。惠帝时举秀才,迁太子洗马,出补西阳内史。永嘉中,元帝版行邵陵内史丞相军咨祭酒, ……奉诵明令,慷慨下风,(二语从本传补。)谓宜以三时之隙,渐就经始。(《宋书·礼志》一。建武初,散骑常侍 戴邈
上表。又见《晋书 戴邈
传》,小有删节。)

杜夷

夷字行齐,庐江人。惠帝时三察孝廉,州命别驾,怀帝时徵拜博士,太傅
。尚能扶持牵补。至于百年之深者。盖有本焉。当平阳凶问之至也。元帝服斩衰。居庐行亮闇之制。贺循为儒宗。 戴邈
建太学。言足听闻。四方俱耸。蹈仁佩义。未有不兴者。但不能一扫清虚之流。尽复先王之政。故其为治不过南晋 (第 171H 页)
过眼终身不忘。国朝掌故。人家谱系。博观傍通。叩之如响。为文赡丽有典则。屡屈公车。晚遂不赴。容仪粹洁。 望之穆
然。家徒四壁。安于疏粝。一切荣利芬华泊如也。日净扫一室。左右 …… (第 496H 页)
盖通德郎公有士友讲会故事也。晚年卜居院洞。教课诸孙。客至置酒弹棋。谈麈风生。韶颜皓发。倚杖杏林下。人 望之
若仙。 当宁壬申正月四日卒。寿六十六。病革之日。其友人曰今日意思安閒乎。欣然点头。书日中二字于长胤手 …… (第 516H 页)
载俣男彻谊。从谊二男。复谊二男三女。女适李寅相,郑老容。李骏远男象敬。馀并幼。公质性端良。容仪温雅。 望之
文气炯炯在眉宇间。有孝友笃行。常以早孤为至痛。每遇观察公讳日。达曙哭如袒括时。至甲子观察公下世之岁。 (第 520H 页)
  
先考遗事(丁酉)
府君身短丰下。美髭髯。目炯炯有彩。

燕居静坐。容体衣冠。自然齐整。
晚年常有疾病。不能收摄。终日偃仰。而神气不暂隤惰。
平居简默。 望之穆
然。而及其接人。言笑怡然甚和易。○天性慈详。其待人接物。委曲周悉。无一毫未尽。且为竭其诚意。未尝少有 (第 549L 页)
兴之后。经费荡然。恐其军实之匮。遂革各邑之教。战国之时。可谓多事。而孟子语齐梁之君。必称谨庠序之教。 戴邈
于晋室渡江之初。首请建学养士。以至胡元之育才于草创之日。 皇明之立学于抢攘之际者。岂独无惜于廪料。而 (第 398H 页)
未尽修。宫室未克建。不遑他及。而遂先于此。以为万物之权舆。其崇圣道之念。固可谓知所先务矣。永嘉东迁。 戴邈
请先立学。建炎初政。杨时以兴学为首。岂不以立国之体。风化为先。而外攘之规。必本于内脩耶。至于任君师之 (第 523H 页)
悦而叹赏。尝曰科业虽不能不望。而若有意于此学而能为则何贵乎科业也。但以不能容易成之。故每以依本分举业 秀才望之
云。其崇儒重道之诚有如此者。若其孝悌之行。自有感动人者。为一世之所称服。至于立朝。已知道之难行。不欲 …… (第 477L 页)
见怡声逊辞。听之者喜。愉色婉容。 望之
者悦。故人之见公之事大夫人。虽愚夫愚妇。孝悌之心。莫不油然而生。是以在乎闺门而妻子自法。行乎阶庭而仆 …… (第 480L 页)
与之校。一切世味。泊然无足以动其心者。唯嗜子史。未尝释于手。襟度旷夷。气像凝远。人莫窥其涯际。但见其 望之
俨然。即之而温然。盖小学之书。用之终身。而于九容九思。益致力焉。几之善恶。按察严密。其直方之工。培养 …… (第 480L 页)
泯然不与山野之儒贤。往复讨论。如同春,鲁西,乐静,市南诸贤。契好深至。而以其或为士林之所尊仰。或为时 望之
所推重。故俱未尝数数然。平生之学。惟以居敬主一。为涵养之 …… (第 483H 页)
住曰。偶然相逢。亦是奇事。出所携酒肴。相与对酌。讽啸良久。谓诸公曰。年少辈不必传于人也。遂飘然而去。 望之
若神仙焉。仍曰此老风流。今世不可复见云。此事尹大宪游闻于李参判彦纪。而传道如是。其后闻尹判书世纪,洪 (第 487L 页)
之实德。大可见矣。至如仁厚之性。高旷之姿。根于本然。不待强勉。宽而毅简而恭。以大人之仪。存赤子之心。 望之穆
然可敬。接之雍然可亲。虽待疏远之亲。妇孺之类。莫不开心输胆。诚意蔼然。尤笃于敬士人。有儒衣巾来者。不 (第 307H 页)
抵丧乱之馀。人文坏矣。而风化远矣。扶人文励风化。莫先于庠序之教。故 戴邈
之疏。知所急务而请立矣。由此观之。则虞典之敬敷五教。周雅之誉髦斯士。无非笃道崇儒之事也。元帝之既纳其 (第 599L 页)
 臣奏曰。文武之道。一而已矣。岂有乱世平世之异用哉。是以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举一而遗一者。如尧之乃武乃文。舜之舞羽格苗。允文文王而有赫怒整旅之事。桓桓武王而有镐京辟雍之制。则平世之不可无武。如乱世之不可无文也。盖才着尚字。则已有偏尚之意。而文武之道歧而为二矣。所谓文者。即度数词华之文。而非经纬制作之文。所谓武者。即战斗击射之武。而非止戈胜残之武矣。 戴邈
之非之者是矣。而亦不能明言文武之所以相须。治乱之不可偏废。则惜乎笃道崇儒之说。只有其言而不见其化也。 (第 324L 页)